更新時間:2018-5-9 排序號:330
「不憤不啟,不悱不發 」 —《論語‧述而》
教導學生,當學生經過自學、思考,對某個問題還不能解決,但有強烈求知的時候,給予「啟」;當學生對某個問題經過認真思考有所得,但不十分明確,還不能表達出來時,給予「發」。由此,可看出孔子對「啟」和「發」的理解。這種掌握時機、因勢利導、循序漸進的主張和方法,與今之填鴨式、趕進度,應付考試的教學真有天壤之別。